求學不是求分數,這分明是假的,不過,視乎你是從哪個角度看及理解。
記得還是學生的時候,每次測考都挺緊張自己的分數,大概大部分有上進心的人有同感。不為分數,能為甚麼,至少可以拿回家讓爸媽看到你有多努力,至少可以搏得他們的吝賞,一句:"100分啊" (臉上帶點欣喜)。至少你頓時見到他們的快樂,自己也有滿足的虛榮,下次照樣為高分標杆努力不懈。到底,老師也樂意看到這個局面,卻沒有看到學生內心有多麼的惆悵,只把知識當作邁向標杆的重要籌碼。
有沒有想過:其實每次得到老師或家長的小獎勵,在孩子心目中有不同的反應: 樂意遵照老師的指示,繼續背好所定範圍,溫習好。但我卻希望,不要讓他們造成過大壓力,適量背誦不會讓他們害怕科目,從中得不到成功感或樂趣,選擇逃避或瑟縮,回想此時畫面,不禁讓我寒慄,我不希望問題又重蹈覆轍,雖避不了人生的悲,但至少可以減少一點,"悲痛是不斷延續下一代"這句過於負面,不想就好了。
10 位同學背默100分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